工業自動化3個介紹
-
智能烘箱模塊用于控制烘烤溫度監測和數據采集,半導體行業用戶需要對產品進行高溫烘烤,本系統可以提供7天24小時不間斷的運行。用戶對產品進行掃碼后,系統自動啟動烘箱;完成升溫,保溫和降溫全流程的控制;產品進出烘箱時,自動通知客戶MES系統烘烤開始;具備語音報警功能,當烘烤過程出現異常,或者烘烤過程結束時,對操作人員進行提醒。
-
MES功能模塊MES集成生產過程管理、智能倉儲管理、智能排程管理、品質管理、 供應商信息管理、設備夾具管理、SCADA 數據采集與監控、BI 與大數據等核心功能模塊,通過強調制造過程的信息化和透明化,幫助企業由粗放式向精益化管理模式升級。
-
WMS功能模塊組織管理、基礎數據、收貨管理、揀貨管理、發貨管理、補貨管理、加工管理、移位單管理、庫存管理、盤點管理、庫內調整、報表管理、APP管理等。系統可獨立實現倉儲管理各種功能,把倉儲管理的焦點集中到倉儲作業執行的優化和精細化管理,將倉儲管理延伸到運輸配送計劃、與上下游供應商客戶的信息交互,從而有效的提高倉儲、降低作業成本,提高企業客戶的滿意度。
汽車
隨著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加速,企業對于數據資產高效流動的需求將日益旺盛,工業互聯網網絡也將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
智能工廠,簡單說,就是要在萬物互聯的基礎上,讓數據在企業內部自由流動,實現數據和決策的上通下達,幫助企業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成本。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對企業而言卻并非易事。
首先,由于工業現場設備種類繁多,工業通信協議七國八制,互相之間難以做到開放和兼容,使工業設備互聯互通成為一大難題。同時隨著企業研發和管理業務向車間工業現場的延伸,IT與OT之間的融合已成為當務之急。
其次,工業現場還存在大量的“啞設施、啞設備、啞終端”,有些設備甚至可能因老舊而不具備數據采集能力,要推進工業互聯網深化應用,企業必須對這些設備進行改造以適應智能聯網需求。
第三,IT與OT場景在網絡協議、數據采集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IT與OT融合不僅要充分考慮IT業務場景與OT生產場景對網絡連接和數據處理需求的區別,也要考慮業務上云后,云與邊緣端的業務協同與數據交互能力,網絡高可靠、確定性時延等能力支持必不可少。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即工控系統可用性要求高,工控設備繁雜、老舊,主動資產掃描可能會導致網絡或目標系統異常、老舊系統無法提供補丁或打補丁可能導致系統異常。IT和OT融合后,企業資源和生產管理層價值數據聚集到云平臺,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辦公增加更多攻擊面,傳統邊界防御難以為繼。
傳統工廠存在大量非云化設備,且協議不開放、工業連接組模不豐富,對接耗費成本;再就是工控網、管理網和互聯網多網并存,網絡安全無法有效管控。近年,隨著對工業互聯網應用的深入探索,綜合運用5G、物聯網、Wi-F等技術實現人機物云全面聯接。解決廣覆蓋、離散分布、海量設備泛聯接問題,能夠實現了海量工業設備遠程監測與診斷、AR遠程指導、作業安全AI行為分析,無人指揮鐵水運輸以及無人駕駛起吊等場景落地。
具體講,就是通過“工業設備網聯化、網絡接入無線化、工廠內網IP化和工廠外網智能化”,實現IT與OT端到端靈活組網,打造萬物智聯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座,讓數據上得去,算力下得來,上下游互通。
隨著物聯傳感類設備在工業現場的廣泛部署以及移動化智能工業場景應用越來越多,生產IT業務云化趨勢明顯,產業鏈間協同也更為密切。為實現智能制造,進一步深化5G、AI以及數字孿生等技術場景的融合應用,就要求生產OT場景做到網絡高可靠、確定性時延、故障極速修復;生產IT場景做到云網協同,智能化“規、建、維、優”。
數據的高效流動需要重新定義工業網絡,需要具備實時感知工業園區網絡運行狀態、數據實時可靠上傳。為了實現“數據上得去”這需要工廠生產設備可以聯網,可以通過有線、無線等方式靈活聯網,為了實現“算力下得來”,工廠的網絡需要IP化,而且需要能根據業務進行隔離及SLA保障。
工信部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文件中頒布了“網絡體系強基計劃”,對工廠內外網、設備網聯等多個網絡領域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隨著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加速,企業對于數據資產高效流動的需求將日益旺盛,工業互聯網網絡也將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OT與IT的融合,特別是計算技術的融合成為了工業數字化轉型與升級的重要方向;也可以促進工業互聯網實現數據和實體的全面聯接,推動服務與數據創新,促進數據價值實現,使得實時決策成為可能。
在智能工業時代,工云智慧將以先進工業網絡技術為基礎,攜手千行百業全面打通數據孤島,實現數據高效流通。